EMC易倍·(中国)体育平台
第十一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启动会暨通用技术新材科技成果专场推介会举EMC易倍体育 易倍EMC办
发布:2024-04-20 21:32:40 浏览: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科研和生产的重要桥梁,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4月9日,第十一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启动会暨通用技术新材科技成果专场推介会在福建泉州晋江举办。会议搭载第一届晋江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平台,共同为促进优质纺织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实现产业链互动融合贡献力量。

第十一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启动会暨通用技术新材科技成果专场推介会举EMC易倍体育 易倍EMC办(图1)

  本次活动是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通用技术高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指导下,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泉州市科学技术局、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泉州市商务局、晋江市人民政府主办,中纺院海西分院、《纺织科学研究》杂志承办,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晋江市科学技术局、晋江市发展和改革局、晋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晋江市商务局、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泉州市人才创新共享联盟、全国数字化纺织材料产教融合共同体协办,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晋江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海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支持。

第十一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启动会暨通用技术新材科技成果专场推介会举EMC易倍体育 易倍EMC办(图2)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泉州市副市长汪志红,通用技术新材总经理、中纺院董事长姜俊华,晋江市副市长珠列,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桂梅,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创新处处长冯丽,泉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陈君伟,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李丹蓉,泉州市商务局副局长林文荣,泉州市发改委四级调研员王芳伟,来自晋江市发改、科技、工信、商务等部门的领导,以及中国科学院泉州装备中心、中航发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中纸院晋江院、天工大、黎大、安踏、百宏、利郎、七匹狼、柒牌、凤竹等科研院EMC易倍体育 易倍EMC校、纺织鞋服企业,媒体代表等1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李陵申在致辞中指出,作为行业重要的科技成果发布与转化平台,过去十年,“中国十大纺织科技”系列活动在促进行业科技成果转化、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关口,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每年一度的“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成果发布及产业对接带动了一大批人才、技术与成果在晋江落地转化。今年的“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活动迎来了全新面貌,中国纺联委托科技发展部作为主办方与中纺院一道积极探索,以转化方式、转化需求和转化成果的研究共同迈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铿锵步伐,让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通过这一平台实现有效转化。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打造国家级创新成果转化平台。

  汪志红在致辞中指出,纺织鞋服是泉州支柱产业,泉州纺织鞋服产业链完整,区域特色鲜明,规模化、品牌化突出。推动新质生产力对于纺织鞋服来说,就是推动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先进技术的产业化落地。正是纺织科技的不断赋能,纺织服装企业才能不断更新,永葆生命力。我们欣喜地看到,从2017年“中国十大纺织科技”系列EMC易倍体育 易倍EMC活动落地泉州晋江举办以来,吸引了超千家科技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度参与,累计发布了超200项纺织科技创新成果,促成了40多个纺织科技项目现场对接,直接经济产出超10亿元。今天现场展示的轻质高强冲锋衣系列面料、莱赛尔绿色纤维等一批纺织新材料,将与我们的产业深度对接,与需求深度契合,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姜俊华在致辞中指出,从今年起,我们与中国纺联科技发展部深度合作,共同主办“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活动,合力将该活动打造成为行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金字招牌。同时,为切实践行“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活动的初衷,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们在“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启动会期间举办通用技术新材科技成果专场推介会,集中展示旗下中纺院、中纺绿纤、北京中丽、东纶科技、中纺标、江南分院等单位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及检测服务,以科技之力更好服务行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通用技术新材愿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与产业链同仁们携手并进,共同开创共赢发展的新篇章。

  本次活动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相关企业、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产业链相关单位与机构,征集包括纤维、纱线、面料、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机械、印染及助剂等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共设置“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成果10项、“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入围成果10项;证书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颁发。最终结果将在2024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成果发布会上进行发布。(董雅琪)

  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习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